
为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拓展研究生学术视野,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提升研究生学术交流能力和综合素质,引导广大研究生潜心科研、锐意创新,理学院精心组织开展了本年度研究生学术年会系列学术报告,按照横向联动、纵向延伸的原则,倡导联合相关高校、兄弟院系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本组邀请湖北大学彭江涛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付丽华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徐义田教授三位学者做报告,促进学术交流。
第一场报告是由湖北大学彭江涛教授带来的《高光谱遥感图像小样本分类方法研究》。本场报告将分析经典的高光谱小样本分类方法,并重点介绍自监督对比学习、少样本学习、领域自适应相关的小样本深度分类模型,并给出相关方法在典型高光谱遥感影像上的应用情况。第二场报告是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付丽华教授带来的《深度学习在地震数据插值中的应用研究》。本场报告围绕目前深度学习在地震数据插值中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利用数据插值技术对地震道集进行高精度、高分辨率、高效的规则化重建来获取高质量地震资料,降低勘探成本和提高成像精度。第三场报告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徐义田教授带来的《Safe screening rule for sparse learning》。本场报告针对样本稀疏、特征稀疏、样本与特征同时稀疏三种情况下,基于优化理论分别构建安全的样本筛选、特征筛选以及样本与特征同时筛选准则,删除那些冗余的样本或特征,在保证模型泛化能力不变的情况下极大提高模型的训练速度。
报告会现场气氛热烈、提问活跃。数学与统计学系主任石峰教授、陈洪教授、李伟夫副教授等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会后相关参会师生均表示拓宽了科研思路,受益匪浅。本次活动有力促进了学院学科建设及师生科研能力的提升。
报告人简介:
彭江涛,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高级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遥感图像分析与处理。在遥感图像处理领域权威期刊IEEE GRSM,TGRS,TNNLS,JSTARS, GRSL等发表高水平论文80余篇(第一/通讯作者50余篇),谷歌引用2000余次;ESI高被引论文8篇、热点论文3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担任遥感图像处理领域顶级期刊IEEE TGRS的领域副主编,IEEE JSTARS、Remote Sensing等遥感领域知名期刊客座编辑,Multitemp 2019 国际会议、第六届全国成像光谱对地观测大会和第四届中国湿地遥感大会分会场主席。组织2019年高光谱图像处理学术研讨会,在IGARSS、Whispers、Multitemp、全国成像光谱大会等多个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做相关学术报告。获评2021年中国测绘科技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2)、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2),2021年度IEEETGRS和IEEE JSTARS最佳审稿人奖。
付丽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学与物理学院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地震数据处理、大数据分析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在《Geophysics》《IEEE Transaction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Circuits,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Inverse Problems and Imaging》《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地球物理学报》《电子学报》、《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授权发明专利4项,出版专著1部。
徐义田,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担任多个学会的理事或专委会委员,曾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和中国农业大学第六届教学名师,多次获得校级和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先后主持过三项国家自然基金和一项北京自然基金,结题的北京基金曾被评为优秀。培养研究生30余人,2人次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十佳优秀博士论文和十佳优秀硕士论文。发表SCI/EI论文约100篇,部分成果发表在机器学习领域顶级期刊IIEEE TPAMI、IEEE TCYB、IEEE TNNLS、IEEE TSP、IEEE TSMC: Syst.以及机器学习顶级会议ICML上。